对矿物晶体收藏历史的追根溯源

--韩旭先生访谈录.  受访人: 韩旭      编辑:叶媚娴


      韩旭,70年代生于北京,从事传媒行业。2013年初开始系统性的收藏矿物晶体。在2014年参观完美国图森矿展后,他正式开始了针对“美国自然科学类博物馆”的走访之旅。其中最为主要参观了美国史密森协会博物馆(华盛顿)、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纽约)、哈佛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马萨诸塞州)、佩罗自然与科学博物馆(德克萨斯州.达拉斯)、休斯顿自然科学博物馆(德克萨斯州)、丹佛自然历史博物馆和科罗拉多矿业学院矿物博物馆(科罗拉多州丹佛市)。
       作为国内少有的系统走访了美国各大矿物宝石博物馆、艺术馆的矿物收藏家,韩旭对矿物晶体的收藏历史有着更深的认识和了解,这也是我们此次采访的目的--对矿物晶体收藏历史追根溯源。


IMG_8364.JPG
韩旭先生与美国“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矿物专家 DUDLEY BLAUWET先生交流产地信息

 

 
 
 
采访全过程
 

小编: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矿物晶体,又是因为什么原因而那么喜欢矿物晶体并进行收藏的呢?

 

韩旭:我从13年初才正式开始系统收藏矿晶,算是挺“晚”的。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接触到了矿物晶体,就被“她”那天然的色彩和优美的姿态所吸引了。刚开始接触时,我很难想象矿晶是天然形成的。后来阅读了一些地质方面的书籍,有了些浅显的认识,就更加惊叹“她”的科学性与艺术性!从此就欲罢不能了!

 

 

IMG_8362.JPG

 

日本律红水晶

晶体完整通透,颜色红,尺寸巨大,非常难得的日本律红水晶精品

内蒙古

收藏者:韩旭

 

IMG_8360.JPG

 

紫锂辉石

晶体巨大、通透,深粉紫色,造型独特,带围岩非常罕见,真正的馆藏级标本

阿富汗

收藏者:韩旭

 

IMG_8361.JPG

 

红萤石双晶

有着最完美深粉色的通透双晶与片状云母相得益彰,晶体如切割过般锋利

巴基斯坦

收藏者:韩旭

 


小编: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您想对矿物晶体收藏进行追根溯源,并走访了美国各个博物馆艺术馆吗,还是有其它的原因呢?

 

韩旭:走访博物馆可以说是伴随着我的收藏的。在这之前,我就是门外汉,对矿物晶体一点都不懂。接触我的第一件藏品后,我带着它到了中国地质博物馆,这也是我和博物馆的第一个渊源。但是看了国内博物馆的馆藏后,对照书籍上国外博物馆的馆藏品,觉得还是不过瘾,于是就一直想去国外的博物馆看一看。2014年,我第一次参观图森展。展会结束后我去了位于华盛顿的史密森协会博物馆。从那时候开始,博物馆之旅就一直伴随着我的收藏。这不仅使我眼界大开,更让我对矿晶的收藏信心大增!

 

小编:请问在这几次美国博物馆走访之旅中,让您感触最深的是什么呢?

 

韩旭:我感触最深的是两点:第一点就是美国博物馆这个”量“的收藏。它的”量“,不仅是数量多,还有质量高。绝对是世界顶级的。比如华盛顿史密森学会,在它底下呢,一共有近二十几座博物馆、艺术馆,还有动物园植物园等研究机构。而收藏数量更是惊人,仅仅艺术收藏品,就有一亿多件。
 
      第二点就是他们非常重视青少年和公民的科普教育。在博物馆里,参观者们可以动手、动脑,很直观地参与到博物馆的展示里面去。这种互动型的展览展示学习方式,以及定期给青少年组织的各种科普活动、科普展示、主题展览、科学讲座更是层出不穷。

 

 

丹佛自然科学博物馆1.JPG

 

矿物的光学效应和矿物光泽图谱

 

达拉斯Perot自然科学博物馆(德州)1.JPG

 

韩旭先生的女儿与自然科学亲密接触

 

 

 

小编:就您在走访博物馆时所了解到关于这方面的历史来说,矿物晶体收藏作为一个系统,一个行业,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在哪里最早开始呢?


韩旭:恐怕许多西方的自然历史学家都没法确切的回答收藏矿物晶体是从哪个人或哪个组织开始的。这个也有待这方面的科学家、历史学家进一步的研究和挖掘。目前就我对这方面的认识以及我看完这些博物馆,查阅一些资料以后,我得到的信息是:西方人有计划有组织地收藏研究矿物晶体,至少也有四五百年历史了。
       我在走访博物馆时接触到这么一本书,作者是阿格里科拉,是一位德国矿物学家。我印象中它的名字叫《论矿冶》,应该撰写于四五百年之前。所以说,四五百年之前就已有很系统的矿物学研究了。当然也伴随着矿物晶体的整理和收藏!
       涉及到矿物晶体收藏和研究的历史,就要提到矿物晶体的命名。比如说菱锌矿,它的英文名叫Smithsonite,直译是史密森石。史密森是十八世纪到十九世纪英国的著名化学家和矿物学家。他在十九世纪早期捐赠巨款给美国当时的政府成立科研机构。为了纪念他,该学会就用他的名字命名了。同样矿物命名委员会为了纪念他,也把菱锌矿这种矿物种命名为史密森石了。
       这当然不是孤例。在这里我不得不提到法国的科学家阿羽依(Haüy),他和史密森是同时代的科学家。他在矿物结晶学方面是里程碑式的科学巨人。他在十八世纪开创了结晶学学科,并书写出了人类第一部结晶学教科书。在当时,他的权威和他在科学方面都是划时代的,并得到当时法国国王拿破仑的认可和奖励。别忘了这可是二三百年之前的事情。能提出这种理论,并且开创出来是多么的不容易。当然他的灵感都来源于矿物晶体!后人为了纪念他在结晶矿物学方面的贡献,就把蓝方石(Haüyne)用他的名字命名了!
 
      还比如说大家都知道的歌德。歌德是大文学家,他写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家喻户晓。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也是矿物学家和矿物收藏家。矿物命名委员会在命名针铁矿的时候,为了纪念歌德,就把针铁矿命名为歌德石(Goethite)。歌德同样是十八世纪到十九世纪的人。这是矿物晶体收藏研究最火热的时候。这个年代,也正是西方工业革命如火如荼进行的时候。所以矿物晶体收藏研究与西方的工业革命的发生发展,以及现当代文明有着最直接的关系。

 

 

IMG_8359.JPG

 

菱锌矿

原为 Erik Louw的收藏,现为Robert Lavinsky收藏。经典老矿,锋利且瘦长的菱锌矿晶体交叉栖息在围岩上

产自楚梅布 

 


 

 

小编:在您走访这些博物馆中,是否还有收藏着比较早期的标本呢?


韩旭:在我走访的这些博物馆,它们都非常妥善地保管着人类早期矿晶标本。而且许多标本都伴随着当时科研人员书写的科学笔记以及手绘的晶体结构图等。其中我感觉比较直观的是哈佛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地下仓库中储存的海量早期矿晶标本,保护得都非常好。大多是当时的矿物收藏家捐给博物馆的,至少都有一二百年历史了。

 

哈佛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地下库3.JPG

 

产自墨西哥的蓝铜矿,距今一百多年,现存于哈佛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

  

 

小编:那么这些收藏大部分可以了解到它们的收藏者吗,早期的收藏者他们大概有哪些特征呢?比如职业方面等。


韩旭:那个时候的收藏者跟现在的很不一样。现在的矿物收藏爱好者包括我自己,都是普通市民。但在当时,收藏这些矿物晶体的绝对都不是普通人。首先他们大部分是科研人员、科学家,还有当时的一些神职人员,比如教会传教士等。那时他们有国家的资助,所以除了研究神学外还研究一些自然科学。很多神职人员本身也是科学家。他们是当时占有大量矿物晶体的特殊人群。还有当时的一些达官显贵,有的甚至就是皇室成员,收藏着大量矿物宝石!
       矿物晶体的收藏发展还有一个历史背景。就是西方的殖民统治时期。他们在殖民统治过程中搜刮大量奇珍异宝,其中就包括矿物晶体。这些矿物晶体很重要的一部分是晶体宝石。早期探险家和殖民者把掠夺的大量矿物宝石,都运回了自己的国家,收藏在那些由皇家资助的科学院里,由科研人员来进行整理研究。
       再往前就是文艺复兴时期。这个时期思想解放,个性发展,以及大量的新兴资产阶级的产生都对欧洲原有的封建思想、神学等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人类在追求科学真理的过程中对矿物晶体的收藏研究越来越深入,在研究过程中又产生了新的学科,新的技术。如此循返往复,一直延续到现在。


 

小编:您可以举例几个大家比较熟悉的历史名人收藏家吗?

 

韩旭:许多历史名人都收藏矿物晶体,而且很有见地,收藏丰厚!比如刚才我说的歌德, 再比如说摩根, 就是著名的摩根财团的创始人。他是美国的大财阀大银行家,同时他也是非常著名的矿晶收藏家,而且专门收藏宝石类的矿物晶体。人们为了纪念他对美国矿物晶体以及世界矿物宝石这个领域的贡献,在给粉色绿柱石命名的时候呢,就用了他的名字Morganite。摩根的主要贡献是在宝石方面,他是宝石收藏家,而且他的绝大部分收藏都捐献给了美国的博物馆。这次我参观的美国纽约自然科学博物馆里面就有这么个展厅,专门展示摩根生前收集的宝石类矿晶。

 

 

歌德.jpg
 
歌德(1749-1832):德国著名作家、科学家和矿晶收藏家
 
摩根.jpg
 
皮尔庞特.摩根(1837-1913):美国著名银行家,世界闻名的矿晶收藏家
 
 
 

小编:您走访了那么多地方,和那么多人交谈过,接触到了更先进新颖的文化知识。那么以您现在的视觉来看,您是如何看待中国现今的矿物晶体收藏发展情况呢,您对中国未来的矿物晶体收藏的发展又是如何看待呢,有什么建议吗?


韩旭:中国的矿晶收藏刚刚开始。国内现在呢,还不能说是发展的很好,也不能说发展得很健康。但是什么事情都需要有个过程吧。希望矿物晶体收藏在中国这个大地上能够健康的往下走下去。我个人感觉中国的矿晶收藏,有一部分的发展脉络应该跟日本和韩国的发展脉络差不多。还有另外一大部分的,可能会形成咱们自己国家的体系,按照自己的发展脉络去走。因为咱们国家源远流长,对矿物晶体的认知和理念受历史的影响会很深。比如说传统观赏石的一些欣赏理念,就对矿晶收藏影响很大。至于日后会怎样?我也很难能够预知清楚。但是我个人认为:矿物晶体它还是一个国际的东西,一个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注定要走向真理和科学。而且它现在的主流话语权还在欧美,所以真正要喜欢矿物晶体,我个人建议还是多出去走走,多去看看。无论是个人爱好者还是矿展的主办者及业内人士。去融入国外的这些先进的收藏理念,收藏氛围!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爱好者,这些浅显的认识让大家见笑了!人类对矿物晶体的系统研究,也就这么几百年的时间。上帝创造了这个神奇的东西,给人类以提示,让人们从矿物晶体中渐渐打开文明的天窗。去为人类创造财富,为人类更好的生活打下科学的基础。而且现当代的矿晶收藏与艺术挂钩,更才几十年的光景。也就是图森展,包括法国圣玛丽德国慕尼黑,还有美国的丹佛展等。也就是几十年的办展历史。这些展会开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还有的更近些的展会是七十年代。作为欧美来说,他们也一样是在慢慢的发展,慢慢的成熟。现在开始收藏矿晶,一点都不晚!!中国的矿物晶体呢,大概都是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也就是改革开放以后进入的国际市场。中国的特色矿一进入世界矿晶市场,就让西方这些收藏家们大为惊叹。有些中国特色矿,无论是晶体、大小、色彩和组合等,都改写了许多矿晶历史数据。

 

 

小编:那对于您的收藏,您以后有什么目标呢,或者说您以后说如何打算的,建立私人博物馆?


韩旭:我现在是在一边学习一边思考,一边摸索一边收藏。反正是乐在其中吧。没有什么特别大的打算。如果可行的情况下呢,可以考虑在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建一个小型的展示馆。不仅自己可以随时观赏,还可以和同好们交流学习!以石会友!!

 

 

 

       感谢韩总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接受我们的采访。他不仅慷慨分享了他走访之旅的所见所闻所思,还分享了大量各大博物馆的珍贵照片,让我们对矿物晶体的历史有着更为直观而又深刻的认识。

 

 

以下是部分美国博物馆图片欣赏

 

(摄影:韩旭)

 

美国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纽约)2.JPG

 

伟晶岩中常见矿物晶体

 

美国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纽约)5.JPG

 

结晶学分子结构与实例图谱

 

美国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纽约)8.JPG

 

 锂辉石的原石与刻面

 

(美国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华盛顿)

 

 

科罗拉多矿业学院矿物博物馆8.JPG

 

元素周期表图谱

 

科罗拉多矿业学院矿物博物馆5.JPG

 

 来自科罗拉多州萨利达的巨大铁铝榴石单晶

 

科罗拉多矿业学院矿物博物馆4.JPG

 

方解石的不同晶形

 

(科罗拉多矿业学院地质博物馆--科罗拉多州)

 

休斯顿自然科学博物馆7.JPG

 

韩旭先生的女儿与巨大的分子结构模型合影

 

休斯顿自然科学博物馆5.JPG

 

博物馆内触屏互动元素周期表

 

休斯顿自然科学博物馆2.JPG

 

元素的主要数据和应用

 

(休斯顿自然科学博物馆--德克萨斯州)

 

 

 


产于中国湖南的辉锑矿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藏品)


产于中国广西的磷氯铅矿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藏品)


产于中国广东的红水晶与镜铁矿共生标本
(达拉斯佩罗自然与科学博物馆藏品)


产自中国四川的白钨矿和海蓝宝共生标本
(达拉斯佩罗自然与科学博物馆藏品)

Copy right © 2016-2024 上海矿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沪ICP备16032647号-1 sitemap